為民服務守初心,與民共建致富路——記彭水縣善感鄉桂花村駐村第一書記吳永良
發布時間:2022-12-30 13:54:02 點擊量:0
跨越260余公里,從重慶中心城區到渝東南偏遠地區,從上市國企渝開發的中層干部到駐村第一書記,吳永良的角色轉變的很徹底。
對此,許多人表示不理解,“快要退休的年紀,好好的城市不待,非要跑到農村來受罪。”他卻總是淡然一笑,“能幫助更多的人走上致富的路,艱苦一點也是值得的。”
憑著振興鄉村的這份信念,2022年2月,吳永良通過重慶市委組織部選拔,作為重慶市城投集團的代表,赴彭水縣善感鄉桂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工作期間,他撲下身子摸實情,扎根基層干實事,一步一個腳印,帶領桂花村村民探索出了一條鄉村致富道路。
桂花村駐村第一書記吳永良
規模種植,耕好鄉村振興“實驗田”
“距離彭水縣城開車都要四十分鐘,村里只有兩家餐飲店,其中一家還常年關門。”吳永良表示,盡管做好了吃苦的準備,起初來到桂花村,仍然有些不適應。
吳永良駐村的桂花村,位于彭水縣善感鄉,共有住戶338戶、村民1170人。善感鄉是重慶市17個市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鄉鎮之一,鄉里總共五個村落,有兩個脫貧村,桂花村正是其中之一。
駐村后,他克服“水土不服”的困難,迅速進入角色。為摸清實情,吳永良逐門逐戶走訪,找村干部聊,找村民聊;到田地里跑,到鄉里各部門跑……聊下來,跑下來,他發現桂花村耕地總量較多,但由于青壯年勞動人口外流,村里荒地不少。
“原有種植規模小,農作物單一,外加受市場行情影響,即便人均坐擁五六畝耕地,村民的收入依舊在低位徘徊”,這是吳永良實地調研得出的結論。
常年貧瘠的土地,如何開出致富之花?思來想去,吳永良決定從村民手里流轉部分土地,進行規模種植。
為此,他積極與各村民小組協商,挨家挨戶思想動員,解答村民疑惑,消除村民顧慮,用真誠取得村民信任。最終,以村集體名義流轉了83畝土地,帶領村民們種植苞谷、小白菜、南瓜等時令蔬菜,運往重慶中心城區銷售,今年帶來了12萬左右的集體經濟收入。
圖為吳永良在田間勞作
同時,他多次組織駐村工作隊的農業專家,對桂花村的氣候、土質進行調研,并結合市場銷售情況,最終確定將種植中藥材黃精作為桂花村致富的主導產業之一。為此,吳永良廣泛聯絡資源,專門從云南買苗,流轉了400畝土地,帶動村民大規模種植黃精。
“黃精種植期較長,大概需要兩年半。”談到這里,吳永良十分高興,暢想著黃精的收獲,將給村集體帶來至少250萬元的收入——要知道,2021年村集體收入只有幾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村民可以通過參與種植獲得勞務收入,目前已經結算給村民近45萬元。
“既能從土地流轉中分紅,也能獲得工錢,比單純自己種田收益大得多!”村民紛紛表示,自從發展規模種植,在家門口就能務工,也能兼顧家里老人小孩,小日子越過越幸福!
合作經營,激活鄉村產業“新動能”
除了規模種植,為讓村集體經濟收入進一步增長,吳永良帶領村民合作經營,村里面建起了第一家臘肉加工廠。
據悉,桂花村的臘肉加工廠,已經于2021年立項,今年初還未投入建設。來到村里后,吳永良大量翻閱前期資料,意外發現原本的建設規劃中,道路、場地硬化、廁所、蓄水池這最基本的“四大樣”都沒有。如果按照原計劃建設,加工廠的后續使用可能存在較大隱患。
于是,吳永良第一時間向鄉里匯報此事。經過對建設方案的認真整改,加工廠于今年5月順利投入建設,有效避免了人財物的損失。
建設完成后如何運營?這儼然成了一道擺在眼前的難題。雖然以前有一些管理經驗,但對吳永良來說,辦加工廠還是頭一次。
“那段時間成宿成宿的睡不好。”吳永良決定前往其他臘肉加工廠實地考察,學習運營思路;多次與村干部開會討論,最終確定合作運營的方式;為了更好地推進合作,他前后去彭水縣城6次,與合作方商討方案……
圖為吳永良組織村民開會
同時,節假日時間,吳永良也絕不閑著。逛超市的時候,他專門去看臘肉產品的包裝、定價等;國慶期間原本計劃休息7天,結果第5天就跑回了村里,研究運營計劃。
據悉,今年12月加工廠已經全部竣工,并將于2023年1月投產,爭取趕上年底的銷售旺季!
真誠服務,讓駐村工作“接地氣”
“接地氣、帶理念、出主意、干實事。”吳永良給自己制定的十二字工作方針,一直貫穿在實際駐村工作中。
今年2月8日,吳永良第一次來到桂花村,看著腳下灰塵彌漫的土路,當即決定要給村里修路。
2月11日,吳永良向鄉里有關部門反映此事,經過多次溝通、專家上門勘測,最終確定了道路施工方案。
據悉,新修的雙向瀝青路,長達10余公里、寬約6.5米,將于今年年底建成。作為主干道,該道路將連接起大部分村民小組,極大方便村民出行,以及農副產品運輸。
面對駐村工作,吳永良真抓實干,言傳身教,在他的帶動下,村兩委的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
由于氣候原因,桂花村常年面臨季節性缺水問題,今年夏天尤甚。面對夏日“烤”驗,吳永良同村干部一行上山找水,經過實地查勘,終于找到距離村子較近的兩處水源。
“找到水源就踏實了,天氣再熱也不怕了。”桂花村村干部表示,今年以來,已經累計給村民送水1000余噸,極大解決了用水難的問題。
圖為吳永良組織村民運水
然而,吳永良做的事情不止于此。每一件關乎村民生活的小事,他都默默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把好事辦到群眾心坎上去。
得知村民干活時不慎將左眼弄傷,吳永良第一時間將其送到縣人民醫院進行手術治療;僅有“兩面之緣”的羅興村村民去主城中心城區醫院治療,他主動交出自家住房鑰匙,并委托朋友協助辦理住院手續;村里小學的電腦設備老化,他積極聯絡公司資源,捐贈電腦10臺……
“完全把自己當成了村里人”,村民們如是評價吳永良。今年下半年,在善感鄉駐村干部半年工作評選中,吳永良以不記名投票全票通過,榮獲第一名。
面對村民的褒獎,吳永良顯得有些不好意思,表示作為一名黨員,群眾的肯定就是對他最大的鼓勵。在今后的駐村工作中,將繼續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以真誠服務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渝開發公司 陳明星 李培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