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 id="amahj"><sup id="amahj"><delect id="amahj"></delect></sup></option><progress id="amahj"></progress>
  • <menuitem id="amahj"></menuitem>
    <tbody id="amahj"></tbody>

    1. <xmp id="amahj"><bdo id="amahj"><strong id="amahj"></strong></bdo></xmp>

          <menuitem id="amahj"></menuitem>

          <progress id="amahj"><bdo id="amahj"></bdo></progress>
          <tbody id="amahj"><nobr id="amahj"></nobr></tbody>
          1. <progress id="amahj"><bdo id="amahj"><strong id="amahj"></strong></bdo></progress>
            <samp id="amahj"></samp>

            話說中秋?月餅

            發布時間:2022-09-19 16:13:49 點擊量:0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今年的中秋節是在仙女山鎮芳草地過的,八月十五晚上吃完餃子和月餅,一大家子便來到芳草地綠野公園賞月,登上最高點,四周沒有樹木遮擋,只見一輪又大又圓的明月懸掛在空中,皎潔的月光如流水一般瀉在我們臉上和地上,惹得賞月的人們嘖嘖稱嘆。

            月圓中秋讓我憶起了關于中秋和月餅的典故,“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記》,即農歷八月十五日,因居一年秋季之中,故稱“中秋”。中秋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原是古代中秋時節 祭拜月神使用的供品。其源頭讓人撲朔迷離。三千年前的殷周時代,江浙民間就有為紀念太師聞仲而精心制作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月餅源自太師餅,是其一。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引回胡桃、芝麻等,引入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胡餅,被稱為圓餅,月餅源自“胡餅”是其二。孰是孰非,難以定論,其他的多是民間夜話。

            《唐書?太宗紀》說:“八月十五,中秋節”。在唐朝初年,中秋節已是固定節日。吃月餅,最早記載是唐高宗李淵軼事。大將李靖出征匈奴,八月十五凱旋而歸。李淵辦慶功宴,恰有個吐蕃商人進獻胡餅。在夜宴上,李淵很高興,一手拿裝飾華美的圓餅,一手指著當空皎白的圓月,對群臣大聲說“應將胡餅邀蟾蜍”。隨后,分賞群臣,同慶勝利,共祝團圓。

            “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夢梁錄》記載的是北宋之事,吃月餅習俗在北宋已普遍出現。蘇東坡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穌和飴”。但月餅作為一種美食并同中秋節直接聯系起來,見于南宋周密《武林舊事?蒸作飲食》:“以月餅相饋,取中秋團圓之意”。南宋時期,中秋節吃月餅更普遍,制作技藝日趨精良。

            吃月餅,在中秋節民間普及,始于元末農民起義。元朝末年蒙古貴族為鞏固其統治,不準民間使用鐵制武器,規定十家合用一把菜刀,老百姓對此恨之入骨,高郵義士張士誠在中秋節前安排親信向百姓送月餅,并在月餅內夾一張號召推翻元朝暴政的紙條,約定在中秋晚上各地同時起義。中秋之夜,家家瓣開月餅看見傳單,便紛紛趕往指定地點,起義反抗元朝暴政。由此,紀念抗元勝利,以月餅饋贈親友,中秋節吃月餅成為了中秋節的民間習俗。

            中秋節名為“團圓節”,見于明代劉侗、于欒合著的《帝京景物略》:“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也說“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又以月餅相饋,取團圓之義”。

            到清代,中秋吃月餅成為一種時尚,制作技巧越來越高超。袁牧《隨圓食單》介紹:“酥皮月餅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甜而香松柔膩,迥異尋常”。詩人袁景瀾《詠月餅詩》寫到:“……入廚光奪霜,蒸釜氣流液。揉搓細面塵,點綴胭脂跡,節物無容忽……兒女坐團圓,杯盤散狼藉。”

            而今,月餅制作更是精美,品種繁多,每到中秋節家人團聚,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真是天上月圓,人間月餅, 寓意中華兒女吉祥、圓滿之拳拳心愿,體現偉大祖國和平、富庶之繁榮昌盛。

            (集團安全環保維穩管理部 余忠)


            上一篇:

            為女性喝彩

            下一篇:

            抗疫書法作品
            CopyRight ? 2021 重慶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重慶城投 重慶城投集團

            渝ICP備16013690號-1 渝公網安備:50010502001695號

            石榴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