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共產黨員丨山村教師劉坤賢的堅守
發布時間:2021-12-22 16:47:43 點擊量:0
從巫溪縣城出發,行車68公里到天元鄉政府,再行車32公里村級公路到新田村,在一處破舊但整潔的村級小學里,我第一次見到了劉坤賢。他是一名憑借著拐杖在三尺講臺上一站就是20年,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山里娃的山村教師;他也是我曾經在巫溪縣委宣傳部工作期間參與采訪的第一位“身邊好人”。
采訪過程中,他的話語不多,我們問,他回答。為數不多的話語簡單質樸,但他對工作深深的摯愛和對山里孩子無私的付出,讓我們感受深刻。
“我年輕,多走一會兒其他老師就能少走一段”
1983年,年僅19歲的巫溪縣天元鄉新田村青年劉坤賢在教師招錄考試中考了第一名,被錄用為教師。這次考試對于已經從學校畢業在家勞動兩年多時間的劉坤賢來說,不僅僅只是找到了一份可以拿“月工資”的工作,而是改變了他一生的軌跡。
能到山外讀書的劉坤賢更多地感受到了自己居住村莊的閉塞和山里孩子教育的缺乏。所以,劉坤賢主動申請回到了老家雙河村校任教。回憶起剛走上講臺的日子,劉坤賢有些激動:“能把自己在外學到的東西教給山里的孩子們,我感到很自豪。”
劉坤賢在雙河村當了一段時間的老師后發現,相比雙河村,隔壁的新田村校老師更少。新田村校在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上,不通公路,冬天里雪能積到一尺多厚。
“雙河村校離中心校近,很多老師都愿意到這里來教書。”劉坤賢說:“所以當時離中心小學需要步行3個小時的新田村校就少有人愿意去了。那時候想法很簡單,認為自己年輕,多走一段路也就多費點力氣的事,就申請調到新田。”就這樣,在別人都努力往好地方調的時候,1985年劉坤賢主動申請調到了條件更艱苦、位置更偏遠的新田村校。
劉坤賢自己也沒有想到,這后半輩子,就一直奉獻在了這所村校里。
“雖然成了三條腿,但還是能站在講臺上”
在新田村校,劉坤賢和當地姑娘朱油芳開始戀愛、結婚,并先后生下了女兒和兒子。
劉坤賢一邊在學校上課,一邊耕耘著4畝多土地,雖然日子過得艱苦了點,但一家人團團圓圓也算美滿。
“教學也順利,學校最好的時候發展到了3名教師,學生接近100名,孩子們的學習成績也不錯,學區統考一點都不比中心校的學生差。”劉坤賢介紹:“唯一遺憾的是村校條件太差,很多教學器材都沒有,特別是音體美等教學課程無法開展。”
1995年暑假期間,意外發生了,劉坤賢不慎被鋼絲繩纏住左腿……在醫院昏迷3天后醒來,醫生卻告訴他一個更加殘忍的情況:要保命,就必須截肢。
拄著拐杖回到新田村校的劉坤賢感到前所未有的沮喪,“感覺天都塌下來了,不知道怎么去面對一只腳生活的日子。”
但每當劉坤看到孩子們的笑臉時,他又仿佛找到了好好生活下去的理由和希望:“看著他們,就有了到處都是陽光的感覺。”
沒多久,劉坤賢找到妻子商量著為村校買一臺電腦和打印機。“城里的好多孩子都能熟練操練電腦了,而我們山里的娃娃對電腦看都沒看見過。所以我想也買一臺,讓孩子們開開眼界。”劉坤賢對朱油芳說。
兩夫妻花了4000多元把電腦買了回來,劉坤賢又托在重慶主城工作的女兒買回來電腦操作基本知識的書籍和大量教學使用光盤。
劉坤賢只要一有空就自己學著怎么操作電腦,怎么使用教學軟件。在能完成一些電腦基本操作后,劉坤賢就把許多教學光盤播放給學生看。“有了電腦,教學方便很多,特別是在音樂和體育方面幫了我大忙。我嗓子不好,音樂一直沒法教,就在電腦上把一些歌曲一遍一遍地播放,讓娃娃們跟著模仿。”劉坤賢說:“體育更方便,比如廣播體操我自己沒法示范,就讓學生看視頻,然后我逐個去糾正動作。”
就這樣,劉坤賢再次站在了講臺上,這一站,就是20年。
“我們山里人踏實,該自己做的事就要把它做好”
劉坤賢上課的日子過得并不輕松。
最讓劉坤賢焦心的是接送學生過河:“河水雖然只有四、五米寬,平常也只有二、三十公分深,但山里水來得快,遇見暴雨,洪水十來分鐘就能上漲一米多。河對岸也住了一些學生,腿沒出事之前都是我背著送過河。”
但現在劉坤賢不太方便,為了讓孩子們順利過河,劉坤賢挨家挨戶到對岸孩子家里做工作:“大家一起出個力,搭座橋,孩子們安全,大人也放心。”
在劉坤賢的倡議下,村民們這家弄木材,那家弄河沙,齊心協力很快就把橋修好了。
而后,另一樁事卻又揪上了劉坤賢的心頭。因學校沒接通自來水,放學后孩子們會自己拿盆到河里端水灑了掃地。山里孩子經常赤著腳,一次一個女孩不小心踩到碎玻璃,鮮血直流。劉坤賢連忙將孩子送到了醫院進行處理。
這件事也再次堅定了劉坤賢想要接通自來水的決心。
“河水離學校有1000多米的距離,但到處都長滿了雜草,我拿著鐮刀拄著拐杖一處一處找能埋水管的位置。這高山地區,水管必須埋到泥土里,不然一到冬天就被凍住了。”劉坤賢說。
幾經探索,劉坤賢身上雖被劃破了很多道口子,但鋪水管的路總是探出來了。
但學校辦公經費十分緊張,1000多米的水管再加籠頭等雜物最少需要幾千元,劉坤賢將家里賣豬的錢拿了出來,再請周圍群眾出勞力,終于,把自來水引進了學校。
“我是這個學校的老師,學校的建設我就必須得出力,這些都是我們該做的事。”對于付出這些,劉坤賢覺得十分應該。
“只要我還能站起來,就會繼續站在這個講臺上”
隨著教師工資福利待遇的改善和家里兩個孩子先后參加工作,劉坤賢的生活開始逐步走向穩定時,另一件不幸卻又悄悄降臨在了他身上。
2011年6月13日,劉坤賢像以前一樣,在安排孩子們完成課堂作業后,坐一旁琢磨PPT中各種工具的用法,突然他感到眼前一黑,倒地不起。
“我在堂屋做家務,突然聽見學生大叫,劉老師倒地上了。”朱油芳回憶說,“將他送到縣醫院診斷為腦溢血,然后又馬上轉到重慶主城的醫院進行治療。”“把他送到重慶主城后,我就讓女兒、女婿留下來照顧,然后回來幫他上課。”曾經當過代課老師的妻子朱油芳說:“曉得他的脾氣,要到期末的時候了,正是一學期的關鍵時期,村校又只有他一個教師,怎么舍得耽誤嘛。”果然,在劉坤賢病情稍微好轉后,他就讓女兒給妻子打電話布置期末復習什么是重點,誰的語文需要補一下,誰的數學需要多做幾道題。“住院的前兩個月,因為腦部出血的問題都失語了,他就在女兒的幫助下給我發短信,連每天課堂上講什么都要詳細地給我說。”朱油芳說。
秋季開學,劉坤賢也出院回到了學校。但這次校長萬鵬舉說什么都不忍心讓老劉繼續站在講臺上了。
但遭到了劉坤賢的拒絕:“這些娃娃都是山里鄉鄰的子女,也是我們這山溝溝里的希望,不上課怎么行?”劉坤賢主動找到萬鵬舉:“還是我來吧,只要我還能站起來,就會繼續站在這個講臺上。”
一個人、一所村校、一群山里娃,這名山村教師堅守講臺、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數年如一日續寫著感人至深的故事……
(文圖來源:七一網)
重慶園林綠化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張翕